膈肌膨出

膈肌膨出

概述:膈肌膨出是指膈肌因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所造成的胸腹膜肌化不全、不肌化或萎缩导致的膈肌薄弱引起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从病因上可分成两大类:①先天性或非麻痹性;②后天性或麻痹性。先天性膈肌膨出还可根据程度分为完全性、部分性和双侧性3类。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膈肌膨出于各年龄组均可发现,但成人常规透视发现率约占1/万,可为膈肌局部膨出,也可为全膈膨出,左侧多见。

病因

病因:先天性膈肌膨出只是膈肌纤维发育不良,比较纤薄无力,严重者似半透膜,膈神经无病变。后天性膈肌膨出则是膈神经损伤或病变引起的。在婴儿,产伤、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手术时的损伤是最多见的原因;在成人,恶性肿瘤(如肺癌、胸腺瘤、恶性生殖细胞瘤、非霍奇金病)的侵犯、心脏直视手术时心脏表面冰屑降温的影响、手术损伤(如纵隔切开术、胸腔内或颈部肿物切除术,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导管及电极置入术)及高位颈段脊髓外伤易引起膈神经麻痹及膈肌膨出。成人特发性膈神经麻痹及膈肌膨出可能是亚临床病毒感染所致。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膈肌的肌纤维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出生时膈神经受损伤,造成膈肌麻痹,肌纤维萎缩,致膈肌的一叶呈薄膜状,膈顶位置显著升高。这种情况称为膈肌膨出。多数病例膈肌膨出仅发生在一侧。成年人多见于左叶,婴幼儿则多见于右叶。膈肌膨出产生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病例因膈肌位置升高,肺下叶受压萎陷和腹内脏器位置升高,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和饲食困难等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单侧膈肌膨出的婴儿由于膈肌的反常运动和纵隔摆动常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和发绀。如果双侧受累,除非给予快速的机械呼吸支持,否则很快就致命。单侧膈肌膨出的较大儿童和青年一般没有症状,但也可以有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饭后胸闷、气短、嗳气、上腹不适等。这些症状除膈肌升高是其原因以外,个别病人还和胃旋转不良、腹段食管成角有关。成人单侧膈肌膨出,其肺活量和肺总量减少20%~30%,因此常有胸闷、气短之症状。双侧膈肌膨出,肺功能减少更加严重,特别是在仰卧位时。尽管成人可以耐受双侧膈肌膨出,但这类病人易发生慢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并发症:并发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可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在标准胸部平片上,病变侧膈肌异常升高,有时还可看到基底段肺不张的表现。透视时,令病人做突然的吸气动作,可清楚地看到病变侧膈肌的矛盾运动,尤其是后天性膈肌膨出较明显。

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要想到膈肌膨出的可能,诊断靠胸部X线片及透视确定。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膈疝  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腹腔内脏器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形成。胸透时亦可见膈肌局部隆起,但于膈上隆起部分可见胃囊或肠腔的空腔影,运用气腹技术检查则可见患者直立位时气体升入胸腔内,即在膈上的疝囊内,而膈膨出则见气体在膈下,胃肠道造影或钡灌肠则更能清楚的看到升高的胃或结肠与膈肌的关系。
    2.肺底积液  肺底积液病人于X线检查时常可见患侧“膈肌抬高”影,一般在改变体位胸透或行B超检查后即可区分。
    3.横膈肿瘤  极少见,多无特异症状。X线检查可见膈肌上面显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可随膈肌运动而上下移动,其形态和大小不随呼吸而改变,诊断性气腹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的病人,应选择适当时间进行外科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将膈肌恢复到正常的部位,以稳定纵隔和得到更多的正常换气。婴儿膈肌膨出,若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发绀,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和机械呼吸,并准备进行紧急的外科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经胸膈肌折叠术(图1)。即经胸部切口,将过大的薄弱的膈肌折叠缝合,并可覆盖合成纤维织片加固缝合,使膈肌缩短,位置下降。术后呼吸及消化器官的症状,即可得到改善。
    对于双侧膈肌膨出的病人,可采用经腹径路,同时纠正双侧病变,但也有人主张仍经胸手术,分期进行,两期手术间隔数周。膈肌折叠后,如某个区域薄弱,可以用自体或人工材料加强。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的病人须经胸部切口,将过大的薄弱的膈肌折叠缝合,并可覆盖合成纤维织片加固缝合,使膈肌缩短,位置下降。术后呼吸及消化器官的症状,即可得到改善。

预后

预后:手术治疗疗效满意预后良好。老年患者反复合并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

预防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